当前位置:首页 > 日记100字 > 正文

我的留学沉沦日记(1-10),异国他乡的迷失与成长

发布时间:2025-06-26 10:30:39 作者:日记君点击:612℃
Tips: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

目录/快速导航

日记1:

9月1日 晴转阴

飞机降落时,纽约的霓虹灯像无数只发亮的眼睛盯着我。寄宿家庭的金发女主人用我听不懂的俚语说着欢迎,她的笑容在空调冷气里结成冰碴。学校走廊的玻璃幕墙倒映着陌生的校服,蓝白条纹像囚服般僵硬。

ESL课堂上,我的发音让邻座男生憋笑。老师说的"participate actively"变成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午餐时躲在厕所隔间啃能量棒,听见隔壁女生用西班牙语说"亚裔都这样怪怪的"。

夜深后给妈妈发微信:"很好,一切都好。"删掉又重发:"时差有点难受。"对话框里的绿色气泡孤零零悬在屏幕右下角,像漂浮在太平洋上的一片落叶。

日记2:

9月4日 多云

今天数学测试卷发下来,红色的68分在暖色系教室里格外刺眼。Ms.Klein把我叫到办公室,她涂着裸色甲油的手指点着试卷:"你在中国 surely学过代数?"

午餐时跟着越南裔的阮氏莲去中餐馆,她熟练地用英语点菜,我却连"宫保鸡丁"的拼音都说得磕磕绊绊。服务员递来的热粥腾起白雾,恍惚看见教室后墙的荣誉榜——那里永远不会出现我的名字。

晚上对着镜子练习微笑角度,手机突然弹出国内同学的朋友圈。照片里他们穿着熟悉的蓝白校服在操场上跳绳,配文"永远怀念初三三班"。我对着屏幕扯了扯嘴角,这个表情既像哭又像笑。

日记3:

9月7日 暴雨

暴雨把校门口的梧桐砸得东倒西歪,我的演讲作业也被Mr.Williams批得体无完肤。"Avoid using literal translation."他用朱笔在稿纸上画满叉号,那些红圈像绞索套住每个汉字。

社团招新现场,国际生围成五颜六色的孤岛。当我说想加入文学社时,戴圆框眼镜的白人女孩惊呼:"你会写俳句吗?"她睫毛上的闪粉晃得我睁不开眼,只好点头说"会"。

深夜在图书馆赶作业,钢笔水晕开成墨色漩涡。忽然想起生物课学的拟态:枯叶蝶伪装成落叶,毒箭蛙用艳丽皮肤恐吓天敌。我是不是也在长出新的保护色?

日记4:

9月10日 晴

今天被选为"国际文化周"志愿者,任务是教低年级做中国结。红绳在指尖翻飞时,金发小女孩突然问:"这是不是和巫术有关?"她母亲在家长群里投诉"传播封建迷信"。

午休时躲在天台给国内闺蜜发语音,背景音是施工的电钻声。她说正在刷黄浦江边的新咖啡店照片,我却盯着楼下举着星条旗的游行队伍。那些"Black Lives Matter"的呐喊声浪里,我的影子正慢慢褪成黑白默片。

睡前整理邮箱,收到上海母校的校友通讯。照片里辩论队领奖台上的自己意气风发,现在连在课堂举手的勇气都在持续蒸发。原来沉沦不是坠落,而是被无形的手揉皱成陌生形状。

日记5:

9月13日 阴

万圣节装饰突然出现在教室后墙,南瓜灯照着我未完成的三角函数作业。Sarah递来刻着"SWAG"的糖果袋,她的香水味混着糖浆甜腻,让我想起弄堂里阿婆熬的桂花糖。

历史课讨论排华法案时,所有眼睛都转向我。我背诵事先准备好的"Chinese Exclusion Act",声音却像从深水里传来。下课后黑人男生拍我肩:"You're cool for a rice girl."他的手掌重若千钧。

便利店打工时又被顾客投诉"态度冷淡"。其实我只是盯着收银机发呆,金属传送带映出自己扭曲的倒影。妈妈说这是成长必经之路,可为什么成长像场缓慢的整容手术?100字日记 WWw.rIji100ZI.CoM原创不易,请大佬高抬贵手!

日记6:

9月16日 大雾

晨雾把校园笼罩成毛玻璃罐头。Lab report又被标注"plagiarism suspected",其实我只是把百度百科的术语翻译成英文。助教盯着我改到发青的眼圈:"Maybe you need more sleep?"

Instagram上关注的留学生vlog主今天晒出哥大录取通知,评论区整齐排列着"牛"、"6"。我把手机倒扣在课桌上,金属外壳映出自己浮肿的脸——像被按在水底的月亮。

寄宿家庭的狗狗总对着我吠叫,它琥珀色的眼睛充满敌意。昨晚听见女主人在电话里说:"那个中国女孩...是有点奇怪。"我握着充电中的手机,直到电池发烫也不敢入睡。

日记7:

9月19日 冷雨

感恩节火鸡派对上,我负责切冷盘。刀锋划过冻肉时,听见教导主任对家长说:"国际生就像未开光的玉。"他的金表反射着吊灯暖光,照见我指甲缝里的肉屑。

越南裔男生递来一杯朗姆酒可乐,我喝下后舌根发麻。醉眼朦胧时看见走廊镜墙,无数彩色塑料假面在晃动。突然想起弄堂口的城隍庙,那些戴着面具跳胡闹的孩童。

凌晨三点蜷缩在浴缸里冲热水澡,蒸汽模糊了防滑垫上的英文标语"Safety First"。手机在架子上震动,国内闺蜜发来跨年晚会视频——烟花绽放的瞬间,我对着屏幕张开双臂,却只抱住潮湿的水蒸气。

日记8:

9月22日 冰雹

冰雹砸在窗台的声音像无数小石子在叩门。语言班进行"即兴辩论",我站起来时膝盖发软。辩题是"全球化是否消除文化差异",我的论点在喉咙里卡成尖锐的骨刺。

便利店夜班遇见流浪汉,他脏兮兮的手指点着柜台风铃:"这是来自东方的诅咒。"我机械地重复"Three dollars please",忽然发现自己的中文开始夹杂卷舌音。

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,大白兔奶糖融化在锡纸里。舔着手指上黏腻的糖浆,想起小时候弄堂里卖糖画的阿伯。此刻我的文化身份像融化的糖浆,在美式英语的铁板上逐渐失去本来形状。

日记9:

9月25日 沙尘暴

黄色预警让天空变成末日电影场景。SAT模考阅读题里关于牛仔的隐喻,让我想起老家弄堂里晒咸鱼的竹匾。监考老师敲我桌子:"Stop daydreaming."

唐人街义工联招新,负责人夸我"普通话说得标准"。他们不知道我正在遗忘上海话里的九个声调,就像弄堂青砖缝里消失的蟋蟀鸣叫。

深夜在711遇见同样打工的韩国女生,我们用Broken English交换家乡故事。她说首尔的樱花很美,我说上海的梧桐更美。我们的母语在喉间发酵成酸涩的气泡,最终变成关东煮上升腾的热气。

日记10:

9月28日 月全食

血月升起时,我在图书馆赶期末论文。参考文献里的东方主义论述,让我的中文母语突然变得可疑。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,整整一段关于李白的分析被彻底清空。

阮氏莲约我去染黑发,她说这样会"less exotic"。染发膏刺鼻的味道里,镜中我的黑发正一缕缕变成稻草色。忽然想起弄堂里晒霉的棉被,阳光里飞舞的尘埃也是这样无声消逝。

收到上海母校邀请函,要我录制留学感言视频。面对镜头我露出八颗牙的标准微笑,背后电子钟显示04:20。原来沉沦不是深渊,而是被切割成无数碎片,在时差里永远拼凑不出完整的月亮。

本文语音版:

文字:

相关日记100字
专题